前一阵子,初中同学相约在一起聚会。大家聊起当年的校园生活,不知谁提到了我们当时的住所草棚子,引起全体老同学的共鸣。我们几年初中生活的住所就是草棚子,提起草棚子,每个人都有磨灭不掉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村小学考入初中,那是一个乡办中学,和乡政府一路之隔。学校和乡政府是那一片唯一的建筑,四周均是空旷的田野,最近的村庄到学校也有三、四里路。学校的规模不大,从初一到初三共六个班,只有两排教室和一排教师宿舍,没有围墙。建校时校园四周挖了一圈深沟,堆成一圈土坡,上面种上了泡桐、杨树、槐树,夏季,绿树成荫,树叶婆娑,便算做很好的校园风景了。入校的时候,学校刚建成没多久,上学期间参加了数次劳动,带上工具,教师、学生一齐上阵,把校园内的几个土坑填上,又用土垫出路基,拉些碎石、砂礓散在上面,学校看起来才齐整些。
学校里没有食堂,也没有宿舍。夏季天长,可以来回走回家,秋冬时节,天短,还要上早晚自习,象我们这样离家远的学生再来回走就耽误学习了,办法就是搭个草棚子,有了它,便能在里面做饭,睡觉,解决了大问题。
秋收过后,天气渐凉,新的住校生们便要搭棚子了。或是亲戚、或是邻里,两三个人合伙搭一个棚子共用。家长们一起说定日子,用板车拉上材料到校搭棚子,在学校后面的沟坡上挑一块较平坦的地,几家大人便一起动手干起来,我们跟着打打下手。讲究一点的棚子四面都起墙,朝南留个门,墙是用厚木板夹着土一层一层夯实筑起来的,两侧的墙很矮。墙筑好后,用几根木棒撑起人字形的架子,铺上檩条苫上草,再用泥巴糊严外墙,一个草棚子便大功告成了。要整整忙乎一、两天才能搭个像样的棚子。也有的棚子是直接用木棒架起框子搭成,棚四周就得挖一圈排水沟,否则,阴雨天棚子里就要进水。每年都有毕业的学生拆掉棚子,每年都有新的棚子搭起,学校后面的沟坡上便总依势散落着大小不匀的人字形草棚子。
草棚里面是极简陋的。面积本身就不大,门口还得摆一摊子做饭用的家什,剩余的地方只够睡觉的了。很少有人带床到校里用,在靠里面的地上铺上从家中带来的干而松软的麦草,麦草上摆一张大蓆,便是我们睡觉用的“床”棚子里没有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到教师宿舍前的水井里提。就在这简陋得近乎寒酸的草棚子里,我们度过了整个初中时光的漫漫冬夜。
草棚是我们的厨房。每星期从家里带来些馍、面、油等生活用品到校,在棚子里解决我们的一日三餐。做饭有的用煤油炉子做,有的支个简易的柴火锅烧,说是做饭,其实也就是拌点面疙瘩,或者是烧点面糊汤馏点馍罢了。菜是极少炒的,一来秋冬季节本身就没有什么菜,二来也不会炒,充其量就是把萝卜白菜什么的切碎,加点盐煮熟而已。最近常吃的是从家里带的萝卜干、酱豆等咸菜。碰到学习紧张时,馍也不馏,直接用刀把馍切碎后泡在面汤中就吃了。冬天,馍被冻得硬梆梆的切不动,需使刀用力剁才行。有一种菜饭也是我们常做着吃的:切点萝卜和白菜放在米中一起煮,煮熟后加点盐和油,美其名曰“菜饭”就是连菜加饭都是它了。记得有一次几个同学趁冬季水少,跑到学校后面的那条河里逮鱼虾解馋,忙乎了小半天,捉到了斤把小虾和杂鱼,回到棚子里把鱼虾择择洗净,用油煎后拌了满满一大锅的面疙瘩。做好后,鲜红的小虾混在面疙瘩中,香气扑鼻,几个人争争抢抢就把一大锅面疙瘩吃完了,那样鲜美的面疙瘩似乎以后再也没有尝过。
隆冬季节,草棚子是我们温暖的住所。数九寒天,坐在教室里听课,从窗隙里扫进的风把我们吹得阵阵打颤。上晚自习时,整个教室像冰窖一样,许多人的手和脚都被冻肿,实在冷急了就哈哈手、跺跺脚暖和一下。下自习后,家住近处的同学一路小跑回家,我们住校的都猫着腰快速地奔向各自的小棚子。打开板门,进入棚中,点亮油灯,急忙脱鞋把脚探进自己的被窝里拥被坐着,不一会儿身体就能暖和起来。虽说睡的是地铺,但蓆子下垫着松软厚实的麦草,又都是铺一床盖一床地两三个人挤在一起,即使外面刮着寒风、下着雨雪,我们也不会觉得多冷。草棚子矮,墙又被泥的严严实实不透风,睡到半夜醒来,能嗅到淡淡的麦草香味和新棉絮的馨香,翻个身,又甜甜地睡去。
草棚子更是我们发奋读书的地方。也许是家长亲手搭起的棚子激励着我们不敢懈怠,住在草棚子里的同学生鲜见不努力学习的,不管成绩好孬,基本上都是勤奋上进。虽然校园条件很差,但老师们教的认真,学生们学的刻苦,放学后,都是急匆匆地做点饭填饱肚子,就赶紧抓起课本学习。床上铺块木板就是书桌,地上垫本旧书就是凳子,一个个棚子中全是辛勤苦读的学生,还有的趁着中午日头暖和,在棚子外面的沟坡上席地而坐,捧着书本认真研读。放晚自习后,一个个草棚子里点起并不明亮的油灯,灯下是我们孜孜不倦的面庞,偶而抬头,会看到身影在草棚顶上微微晃动。快到期末考试时,草棚里的灯光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熄的晚,便有老师轻微的脚步声在棚子门前停下,催促我们注意身体,早点休息。学习累了,我们便一起出来在棚子外面休息休息,乡村的夜晚格外静谧,天上的星星也特别清亮,置身于空旷广袤的夜空下,一起轻声讨论着白天所学的课程,争论着题目的不同解法,憧憬着今后的生活,不一会儿就能消除疲倦。当时,我们从没有感觉到学习生活有多么困苦,从草棚中扬起了我们今后生活的风帆。
时光匆匆,远离草棚生活二十多年了,生活中似乎早已把它淡忘,平时压根儿没有想起过它,已经提起才发现,它默默地在我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