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四方金矿是一天当中最繁华热闹的时候,脱去矿衣摘下安全帽的矿工们三五成群在矿区外的马路上散步,或在健身房或在多功能厅唱歌跳舞,也有的在家上网。宁静的院子里无不渗透着一种超世脱俗的境界。常常在这个时候,在我生命的深处,有一种什么东西在荒芜的漂流,使我无法平静,怀念或是感动或是震撼?
时间回到十八年前的那个夏天,地处秦岭山脚下的凤县,四面环山,气候恶劣,全县百分之八十的面积是山区,农民耕地少的可怜,人口少且居住散乱,当地人年人均收入不到一千元,没有工业,穷山僻壤,文化匮乏,交通十分不便。就在这个时候,一支年轻的找矿人悄悄的走进了这个大山里,这是一支只有三十人组成的队伍,领路人四十多岁,还有一个做饭的也是四十岁左右,剩下的都是刚走校门稚气未脱的小青年,二十岁的我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凤县有黄金!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的消息!
背伏着一个采金的梦,一辆老解放牌大卡车和一万元的资金,我们一路前行。十几个人挤在卡车的大箱里,卡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路面很狭窄,刚能过一辆车,大多是自然沉积的沙子路。每隔一段距离便没有路了,车要从河里过,十几个人在车厢里前后颠簸。路的两旁是阴暗的大山,由于地势狭窄,终年见不到太阳,更是阴森潮湿。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可终点,看到眼前的情景,大家的脸上失去了最初的笑容。矿长是个风趣且能干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开始搭帐篷,搭灶,凤县的第一支采金队就在这里诞生了。山里的气候变换无常,秋季多雨,一下就是大半个月,路断粮空是常有的事。冬天在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地方,刺骨的寒风和着林涛吹着哨子,一刮就是一整天,积雪要等到来年的夏初才能逐渐化完。
一年以后,凤县的第一两黄金炼出来了!采金路上追梦的人笑了!凤县人民在欢呼!他们看到了希望!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资,扩大再生产,帐篷换成了红砖房,钻探机由一台变成了两台三台,自外陆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内派外出学习,以壮大职工的技术实力。一个最初的小小的堆氰场换成了日处理一百吨的选矿厂,机器的终日轰鸣给这个寂静的山坳里带了生机。这时候我已经是一名外派学习回来的化验员,我把学到的东西全部用到实践中,还自己摸索经验找规律,力求做到准确及时分析报告。一群奋战在黄金战线上的年轻人时常是三五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工作没有上下班之分,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去上班。矿工的生活是简单的,但是普通的饭菜他们也能吃出山珍海味的风格,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一个共有信念。职工工资由原来的一百多块变成了三百多五百多,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收入。
随着改革的浪潮,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股份制的形成,到了1997年,陕西省四方金矿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由原来的一个小小的堆氰场建设成为找矿采矿选矿冶炼一条龙的大中型企业,职工人数增加到三百多人,工人个个是企业的主人,工资收入日益上涨,公司连年被评为凤县的先进企业,宝鸡市纳税大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块钱可以救活一个人,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凤县的黄金事业给凤县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解决了人员的用工;公司用十万块钱给偏僻贫困的平砍镇建起了学校;以前的泥沙路该修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每天有交通运行车出入,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的山里人也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空闲的当地农民可以到采矿车间打工;当地的农民以前是破旧不堪的房子大都换成了红砖青瓦的小合院。
由于地处山沟,远离城市,公司职工及其家属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小社会,广大职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社会风尚,礼仪道德。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也有保守落后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公司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办培训,演讲会,扩大图书馆,板报的宣传,以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人文素质,,因为企业需要一种凝聚精神。
公司壮大了,职工的工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