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进过电影院了,偶尔也会在网上寻一两部感觉不错的电影看,但总也找不到儿时看电影的那种感觉。
没错,看电影还真需要感觉的。或许,三十年前的农村精神生活不够丰富的缘故吧,那时最盼望的就是每月一次的电影巡场了。每到月末的那几天,四处向大人们打听公社放电影的是不是该到自己村了,甚至还没轮到自己村呢,就到就近先放映的村庄先睹为快。而到了自己村庄的那一天,全村人欢天喜地的跟过年一样,孩子们更是欢蹦乱跳,从学校偷来粉笔,在地上画上圆圈,写下“某某人占”的字样,虽然到时所占的位置仍然变成公共场所,但痴心不改,下一次仍是这样,乐此不疲。现在想来,那时心里想的也未必是要占下某块地方,而是那种欢快的心情使自己不知该干什么好了,于是刚过中午就先来跑马圈地,半下午就从家里抱来三五个小凳、麻扎什么的,伸直了脖子瞅着挂在西天的太阳,盼着天早一点暗下来。
天渐渐黑下来了,不大的村落,来看电影的人却能把整个大队部前的空场地挤得水泄不通。不常串门的人也借着这机会找相熟的人拉呱,扯东家说西家地直到电影开场才罢休。最有兴趣的也依然是孩子们,在大人缝子里挤来搡去,不是屁股挨上几个巴掌,就是小耳朵被拧上几把,可也并不能因此打住。
那时的我,常常守在放映机旁,紧盯着放映员放片子,羡慕的要命,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做一名放映员,就可以天天看电影,那该多好啊!但这差事一个公社也就只有两三个人,而且全得是吃公家粮的,一个农村娃子哪有这机会啊!于是就羡慕起自己的一个同学,因为他的哥哥是放映员,时常拿些废片子向我们炫耀。你别说,还真引来不少溜须拍马者,这里面自然也少不了我一个。有时,拿个废片子回家对着太阳端详,想象不出这么些大致相同的小片片居然能让人活动起来。
带着这些好奇,也就用心观察放映员的手势,可怎么也看不出不点端倪来,不过看电影的热情一丝也没有减少。渐渐大些了,觉得坐在麻扎上不过瘾,就爬到树上,尽管比站在地下还难受,可还是站不了多久又想爬到树上去。这乐趣有时不在看电影本身,而在跟其它的愣小子比着看谁爬得高,谁呆得时间长。
由于片源紧张,往往一部电影,要两个村同时开映,这中间换片的空档就需要到另一个村子调取片子。如果顺利的话还好,耽误不了多长时间,遇到传片不顺利,为了看一块电影,熬到下半夜也是常有的事。但即使是那么干等着,甚至有时躺在大人们怀里睡一觉,也不愿离去。而每次电影结束,都迟迟不愿意挪动,总要问放映员是不是还有另一部影片要放,证实确实没有了,也要看着放映员扯起幕布,熄灭发电机(那时村里还没有通上电),才悻悻地跟在大人们身后回家去。有时,如果不是太困的话,躺在被窝里都还有些遗憾,总想着什么时候让自己一次看个够,那样的话,童年该是怎样的快乐啊!
记得有一次在离家十多里地的一座兵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