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惠安听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极目远望,大海的风光都一样,一样的海阔天空,一样的天蓝蓝海也蓝蓝。但当我们靠近大海,用心去聆听海的声音,感觉就不一样了,就能感受到大海与这片海边的人们所相伴、相亲,以致相融的一切。

    待看到闪烁的海波才发觉已走近了泉州湾,这片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般文静,文静得有一些羞涩。海风也很温柔,轻轻地拂动着惠安女头巾下的一缕刘海。有友人邀请同行的惠安女合影留念,没料想被她婉拒,说是惠安女子从不与陌生男子单独合影。再寻问原由,她便像这片羞涩的大海,抿嘴一笑:不好告诉你。这一颦一笑,包裹在她艳丽的头巾与服饰之间,将东方女性的神韵展现得风月无边。一颦一笑,也让我找到了一丝惠安女先祖的河(南)洛(阳)遗风。追本溯源,远在南北晋时期,众多中原百姓为躲避连年战乱,大举南迁至八闽大地,来到大海边上。他们作别男耕女织的安稳日子,男人长年扬帆出海,女人则独自担负起劳作之苦。就这样,日夜经受着海浪的洗刷,中原后裔的女子渐渐地有了大海般开明爽朗的性情,为了劳作的方便,她们干脆缝制短襟上衣,露出有些神秘的肚脐。一顶斗笠,把惠安女的勤劳善干诠释得有几分唯美。只是,她们对于头巾的珍爱,依旧表露出女人的天性,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珍藏的头巾能装满两只木箱子。

    惠安女往海边一站,便是一道亘古的风景,伫立千年。人因海有了自然的气息,海因人有了生命的活力。

    行走在泉州湾的崇武半岛上,看不到摇曳的椰子树,只有成片的松树笔挺地站立着。海风刮过,一阵阵海涛声与松涛声汇合,呼喊出大海的广博和坚毅。就是这份广博和坚毅,造就了崇武男子汉的石雕技艺,也造就了惠安县崇武镇“中国石雕之乡”的美誉。这里的男子汉们,敢教一块块坚硬而冷峻的岩石,如大海一般生动活泼起来,并赋予人的哲思。漫步于这大海边的水浒人物园、寓言园、二十四孝观光园等二十余个主题石雕园,一具具形神兼备的艺术品叫大家的赞叹也如这里的涛声,一浪高过一浪。最绝的是,在潮涨潮落的轮回之中,潮水竟把一块大岩石打磨得活像一只大海龟,让人生出许多遐思来,不觉自言自语道:难怪这里的石匠会有那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是大海给予的呀!一天,画家洪世清先生看了这只海龟后,思绪也如潮水般奔腾,寥寥几刀便将上百块岩石雕刻成海洋生物群,让大海龟不再寂寞。文人骚客与海龟对视后,也文思涌动,不惜在岩石上留下墨宝。刘海粟老先生在98岁高龄时来到这里,写下的“天风海涛”依旧是那样的苍劲有力,简直与大海浑然一体。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最实在的处世之道。有石雕这一手绝活,崇武镇的老百姓自然要为世世代代的恩人雕一尊巨像。这恩人,乃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也。1555年至1565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整整十年,痛击来犯倭寇。可记否,戚继光立下的铮铮誓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应该说,惠安的老百姓最懂得戚继光将军的志向,让他每天都威风凛凛地屹立海边。仰望着戚大将军的雕像,耳边的海涛声就仿若“戚家军”冲向敌船的喊杀声,让倭寇闻之丧胆。正因有了“戚家军”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的崇武石头城才较完整地保存至今,虽也是历经战火,虽也是苍海桑田。这再一次印证,人的精神才是最坚不可摧的。

    残阳如血,把海面映照得通红一片,大海于是复归宁静。这血色、这宁静,使西沙湾解放军烈士庙显得更为庄重,更为肃穆,平添了一笔悲壮的色彩。真没想到,惠安儿女会把解放军烈士当作神一样供奉在庙堂之上。他们虔诚的心意,正如此时的海面一般宁静致远。

    这也许便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内涵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