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张洁的母亲对女儿张洁的引导:“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千万别结婚”
农村人都是巴不得自己的女儿早点有归宿,女儿有对象父母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也就落地了。一个二十岁以上的农村女孩的命运几乎全是一样的等待着一个男人来决定,而这种命运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每个家中有未嫁女的话,父母心头总是不安宁。今天东家说某女三十了嫁不出去了,明天西家又说某个女子因为高不成低不就所以至今无人问津,每天那些没事的妇女总是搜肠瓜肚找来各种不知真不真实的数据以证明男人比女人少,让家里有女儿的赶紧把女儿嫁掉。这种恐慌症的人到处都是。
可怜的就是那些年近三十的女子,她们每天除了要和别人承受同样的压力外,还要面对种种有色的眼光。一出门就有人东指指西划划,大家都夸张地说着有关女人嫁不出去的种种理由,家人就更加着急了。本来一家人好好地生活着,却要为了嫁女儿而整天心烦意乱。好不容易嫁掉女儿的,新的烦恼又来了。嫁出去的想离婚,没结婚的想结婚,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可是却很少人可以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的。因为往往不是结婚不容易,而是经营没有感情的婚姻太难。因为草率地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婚姻往往潜伏着可怕的悲剧。靠一时的冲动和感觉或周围的压力来决定的婚姻,幸福的是极少的。作为一个社会压力极大的女子来说,她们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足够的勇气超脱世俗,所以在终身大事面前总有种种顾虑,年近三十降低要求,勉强结婚。在没有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终身,这就注定了婚后的不幸。婚后才明白早知今日倒不如不结婚。
在农村人的眼中婚姻就是女人的一种归宿。尤其是那些早年辍学的女孩,父母一般都会二十来岁就为他们选好了婆家。大部分人认为年轻在选择方面更有优势。而往往受高等教育的等到毕业已经失去年龄的优势。所以,传统的观点还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人们在茶余饭后会对未婚的女子施加压力,这是婚姻悲剧的根源。为什么农村离婚率逐渐上升?这是许多女子为修改自己一时错误决定的权利,因为结婚的自由所以离婚也应该是自由的,否则结婚的自由就是一种空谈。
其实新型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最终归宿不是结婚生子,婚姻感情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在农村的婚姻压力是很大的,很多女孩不是因为想结婚而结婚,而是来自父母及周围的压力。像牛顿、卡夫卡、安徒生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承受生命的绝对孤独、面对世俗的超凡脱俗又有多少人能够比拟?面对婚姻不幸者的日益增多,我们是否能给高龄的未婚女子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呢?制造舆论的人们是否应该觉醒到是他们在无意中酿造了悲剧?而那些渴望自由与自主的女子更要学会承受社会的压力,不要害怕孤独与等待,要在世俗中磨练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从容与无畏。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