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他的理想就是“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他们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然而他真的会逃脱掉父亲的命运吗?另一个例子还是在洋洋最后的讲话里,我确信那是影片最有华彩的一幕,是影片升华之处。当洋洋以稚气的声音认真的说“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也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那个时候,我几乎忍不住掉了泪,影片中所有人物的命运一瞬间全部涌现到眼前,而婷婷、洋洋,还有他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的未来似乎变得让人期待起来,然而又没有必然会超越父辈的把握甚至根本没有超越的可能,可希望还是那么有魅力,它在远方那么存在着,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人类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虽然我的眼泪对影片好坏与否的判断毫无用处,但我相信杨德昌抓住了人的心底最软的心弦,轻轻的一荡,便引起了令人震撼的共鸣。这样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和精心打造的台词,我觉得完全可以说明导演在人性前途上的思考,延续确然是他心底的一条线索。
还想简单说一说细节和结构。一个影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实的细节。所谓结实的细节就是类似避孕套被小孩看作玩具这样的,存在于记忆深处一经提醒立刻焕发出活力的那种,还包括延续着影片叙述的逻辑结构和情绪历程合理推演出的细节。有一个细节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在杨德昌另一部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最后出现的一幕,那张具有象征意味的光盘被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里,正如倏然而逝的残酷的青春。这个细节很好的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就算是有许多细节和主题的表达相关不大,它们所起到的影响观者兴奋程度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有许多细节是导演加入的花絮,也许只是对日常现象和观念的一种善意的揶揄。比如,洋洋为了证明房间里有蚊子,拿着照相机东拍西拍,结果被他的老师看到了照片,他迷惑了一阵便恍然大悟似的宣告:这就是所谓的前卫艺术啊!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是个艺术家。这样的玩笑无伤大雅,却恰到好处的令人莞尔,可这一刻观众和导演那顽皮的内心无疑是接通了的。还有些细节我将在说结构时候顺便提及,因为这是细节发生的地方。关于结构只是简单的提及一点,因为我没有能力把握的更多。也许这个我所认为的结构,本身也可算是细节的一种。导演安排了婆婆这样的人物,她好像一句台词都没有,整部片子里几乎都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医生说必须每天有人和她说话刺激神经才能促使她早点醒过来。于是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场面,一家人轮流面对着还活着但听不到并且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听到的婆婆述说自己的生活。那个猪头舅舅冒失的说,我比较能说,我先跟您说,我现在很有钱。又说了类似的几句,便再也没词了。后来,简南俊回家后发现妻子躲在卧室里哭泣,她几乎是自言自语道,怎么我每天跟婆婆说的话都是相同的,我的生活难道这样单调苍白吗?后来,她得了心理障碍,便跑到山上听布道。再后来的一天,婆婆已经去世了,她坐在床上无精打采的对简南俊说,布道的内容千篇一律,他们每天对她说同样的话。一种非常悲哀的感觉就出来了,婆婆已经死了,她还要继续活几十年,可她的苍白的生活和同样苍白的精神世界再存在几十年还有什么意思呢?难道生活本身就是苍白的吗?婆婆的存在和存在方式是影片非常精彩的构置,使得人物得到了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勾画出他们精神世界的图像。而婆婆这个人物本身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她回光返照醒来的时候只有婷婷一个人在家。她穿着打扮的很整洁,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乖孙女小猫一般趴在她的膝头,叙说着自己缥缈的心事,她微笑着将亲手叠的一只纸鹤交到婷婷手里。当婷婷手心里握着纸鹤,从睡梦中醒来,那位已然看破世象的老人已经安详的走了。她可以无牵无挂的去天堂了,因为导演已经安排她将她的希望告诉了婷婷,尽管她一句话都没说。
最后再回到片名上。导演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不想去说什么哲学,我也不愿意相信能把可以说非常平常的故事讲的如此错落有致楚楚动人的导演想让枯燥的哲学诠释他的意图,我觉得他已经在影片中告诉了我们他想要表达的东西。那就是洋洋。我坚信,洋洋身上强烈的折射出了导演的影子,而导演不过是像洋洋的讲话中所说的,告诉我们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却不知道的事情,给我们看我们不曾看到或者看不清楚的东西。任何想从这部影片中寻求刺激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干净优美的镜头语言透漏出了一种坦诚和宽容气质,它在告诉我们真相之后,更让我们思考自己,同时吸引着我们走向那人性中的美好之地,并永久的予以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