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开始泛黄的草叶上沾满了如从毛孔中透出的汗滴一样,细细密密。
牛最喜欢吃这样的草了,它把厚厚的嘴唇一张,很巧妙地齐齐地咬住叶的嫩尖,头一甩一摆,便欢嚼起草儿来。
只要是有雨的早上或晚上,没有虻子,牛不会到处跑,很听话地在路边、山边上吃,一般不会跑到山中间去,让我找不到它。
这时候山塘里的鱼会浮出水面,三五成群的,往往是一条大鱼在前边引路,后面跟的是一些小的鱼。没有声响的时候,鱼儿的背脊会全露出来,青青黑黑的,它们的小嘴圆圆的,看得十分清楚,一张一翕,像在吞吐什么似的。如果塘旁有了一丁点儿响动,它们会马上潜入水中。看到这个样子,我就想它们就好象一个鱼家庭一样。小鱼有爸妈相陪,而我只有一个人寂寞地与牛为伴,如果有一个伙伴和我一起守着牛,有多好!可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要这样,他们有爸爸、哥哥,而我爸去工作了,哥哥去读书了。
我知道我也和这雨一样要多寂寞就有多寂寞。
我读书了,识字了。
沐浴着秋雨,我不再孤独了,寂寞了,无聊了,我会偷偷地把爸爸的藏书拿出来,把它藏到蓑衣下,把牛往塘坝上一放,我就可以读书了。在雨中,我读到了“秋雨晴时泪不晴”我知道了秋雨和泪是连在一起的;在雨中我读到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我知道了秋一来,雁就要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了,到第二年春天我就能捡到很多雁菌(民间传说只要有雁经过,第二年春天就能从雁经过地方捡到雁菌);在雨中我读到了“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知道一到秋天,蝉不叫了,有情人要分离,我对秋雨有点不满意了;为什么要在雨中分离?为什么不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分离?后来上了中文系,读了很多书,才明白作者写词的用意。是啊,李易安南下后处境凄凉“那凄凄惨惨”不正是她生活的写照吗?重阳佳节,瓜果遍地,可是她还是说“半夜凉初透”悲秋啊,你的后面不应该是冷冬。我记不清谁是第一个把秋写成如此冷峻,但我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巧合。
不过因为我有雨中读书的经历,后来我不管它是怎样的被形容为凄冷、肃杀、无情,我执着地喜欢秋雨,当然对秋雨的理解也深刻了。
其实,不管你是真心还假意,不管是春雨还是秋雨,事情都将不按你的意志为转移。正因为人的情感不同,所以人们对秋雨的认识也不一样,难怪有人说寒雨连江夜入吴,那是因为别人要抒情啊,人走了,要很久才能见到,怎能不伤心?可能拿什么来抒情?用秋雨吧,秋雨过后是冬季,季节更让人难过,正如人走是寂寞一样,于是这细细的秋雨也就成了人们的借景抒情的参照物了。如果细细想来,春雨也让会让人发愁的。只是春雨过后是热情似火的夏季罢了,所以人们不用它来抒发愁情别绪。
雨还在下着,没有了江南雨的细腻、温柔。
我怀念起江南的雨来了,很想去湘江边的雨中走一走。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