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嫂子觉得也是,便不再犹豫,掏钱拿了一瓶就走了。
姜凝没歇着,把车推到下一个村,照葫芦画瓢,把兜子筐里补满菜,又加了点鸡蛋又卖。
走到第五个村子的时候,有个大姐看着小米问道:“老妹儿,你这小米咋卖的?便宜点我就全要了。”
姜凝:“小米一毛二一斤。”
大姐爽快开口:“做生意咱实在点,你跟姐便宜点,回头我把我村里人都拉你这买,九分咋样?”
姜凝推车就走:“九分连我拿货就拿不上,再实在谁做生意亏本卖啊?拉倒!”
批发是没有零售赚,可禁不住她有时间呀,麻烦就麻烦点,也比吃力不讨好强。
本来还想讲价,看姜凝毫不犹豫就要走,大姐赶紧拦着:“哎呀一毛二就一毛二,你这小米是哪进的货啊,瞅着不错。”
姜凝心想,五十年后进的,说出来吓死你。
就算不是空间里囤的她也不可能说,哪个做生意的会把货源透露出来,又不是嫌自己吃太饱了。
“我托关系拿的。”姜凝随口应付,多了不肯说。
大姐听了就不再吱声了。
这年代就这样,谁有关系谁赚钱,好多个紧俏玩意儿,不是熟人谁会带,有门路的才能挣上,没有一个万元户是拿死工资的。
大姐自己拿了大秤,秤了八十斤小米,痛快给了姜凝九块六。
姜凝好奇她买这么多干啥,小米容易捂,除非一大家子人没事儿就吃,可没谁家天天吃米。
骑车要走,转头发现大姐拖着小米跟后来的村民兜售起来:“新鲜小米一毛五一斤,谁要买?”
好几个村民围过去:“我来十斤!”
姜凝瞠目结舌,简直是坐地起价!
难怪那么爽快。
也是吃了信息差的亏,姜凝前些日子问的一毛二一斤,没想到涨到了一毛五。
真是改革春风吹进村,人人脑子活泛了不少。
姜凝一路走一路卖,跑了十来个村跟屯子,挣了有九十二块六,空间里积压的红薯地瓜之类的菜清理出了一部分。
等骑到城里,姜凝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早上吃了两个鸡蛋不顶事儿,把车杵好,就准备去旁边的面馆要碗面。
兴许是饭点,面馆里人不少,姜凝走到柜台道:“老板,来碗面。”
老板抬头一瞧,笑呵呵道:“凝丫头咋来城里了?”
熟人?姜凝记忆里没这个人,也不清楚什么关系,只好笑了笑:“来城里逛逛,过几年想搬过来。”
“嗐,我就说勇叔上村里找个活儿比在村里种地不强?”老板热情地招呼,“你坐里面,我给你下碗面条去。”
“行。”姜凝笑着道谢。
店面不大,就十几张桌子,姜凝选了个通风的座等着热汤安抚饥肠辘辘的胃。
厨房忽然传来老板的声音:“鸡蛋呢?”
“哎,你这是干啥!”
里面似乎有人说什么,老板语气也有点不悦。
姜凝没注意,只一心盯着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