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王振,权势一日高过一日,官场巴结的人自是不少这等趣事经他的口说出来,自是少不了一帮人吆喝。
王朗自是好不得意,就在这时候宫门被人缓缓打了开来。
虽说这个点开宫门比起往日早了些,但宫中这两年坏了规矩的事儿可不少,所以谁也没在意,王朗自是不在话下。
志得意满的王大人一边与同仁嬉笑一边迈着官步,正准备入了午门好见着皇上了早些上奏,哪知门内不让一人进入,在一帮侍卫拥簇下从里面走出一个太监来,那太监身板并不高,但气宇轩然,一看就不是寻常司礼监出来的。
如今是太监当道的世道,无论外面这帮官儿承认不承认,对于身着蟒袍的太监,从心底上都带着几分畏惧,而那些无耻的官儿则盼着能借此机会攀上几分关系,也来个鲤鱼跃龙门。
那太监一双三角眼往人堆里瞧了一眼,志得意满的喊道:“皇上圣旨到。”
百官纷纷跪地行礼。
那太监缓缓展开手中的黄色圣旨,用尖锐的嗓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左都御史王朗为官以权谋私,大不敬宗庙社稷,为人秉性不端,人神共愤,朕身为天下之主,用官如此,实乃愧对先祖愧对天下百姓,经朕与百官商议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永世不得入京,府内家产全部充入国库,着令即日起程。钦此。“
那太监声音洪亮,午门官儿虽多,却因是圣旨,无人敢说话,是以人人听得分明,纷纷扭头看向王朗。
王朗汗流如下,身为官场的老手,他当然知道此时此刻意味着什么。
“王大人起来接圣旨吧?”那太监扫了一眼跪在地上面色苍白的王朗。
王朗实在不知自己怎么就秉性不端,人神共愤了,仍在苦苦思索,一时竟忘记接圣旨了。
那太监心有不耐将刚才的话儿又重复了一边,语调比起先前多了几分不悦,身为宫中的太监似这样的事儿每日不见上个百八十遍那就不叫事儿,别说一个小小的御史,就是内阁的首辅,六部的尚书,边疆的主帅宦海沉浮,那是常有的事儿,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贬谪,早就见怪不怪了,哪还有半分的同情。
被那太监这么一顿呼哧,王朗才算是从震惊中醒悟了过来,他很清楚这圣旨一旦被自己接了下来,那就意味着什么,他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的隐忍,甚至不顾礼仪廉耻投靠王振,对一个太监点头哈腰的,为了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做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么,怎么才到了这儿就给断了,他实在想不通,想不明白。
可那太监手里捏着的是圣旨,他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抗旨不从啊。
忽的想到了王公公,对,王公公,自己是他的心腹,怎么着他也不能见死不救。
“这位公公,下官认识王公公,想问公公几句话儿。”王朗咬牙接过圣旨,趁着旁人没注意低声道。
那太监一听认识王公公,面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了不少,压低声音道:“既是老祖宗的熟人,那也就是咱家的熟人。你可是有什么话儿要问?”
“是的,还请公公告知一二?”王朗急切的道。
这太监名叫喜宁,是今年刚入宫的御用监太监。御用监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掌造办宫迁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这些事儿看着不错管理起来却让人头痛得很,这位喜公公却是有本事的人,也不知从哪儿学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宝,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简化法令,务除杂缛,短短数月竟让平日里不起眼的御用监的政务效力提高了数辈,这事儿传扬到了小皇帝耳朵里,觉得这位喜公公不一般是个有用的人才,恰逢镇守辽东太监王彦(即著名的王狗儿)病故,这位王公公可是个传奇人物,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王公公常在军中担任前锋,屡立战功。建文二年,燕王在山东与盛庸对阵时,命王彦率精骑三千夜袭,取得“破其营,杀数千人,获马三千匹”,俘获高级将领多人的战绩。
建文四年,在淮河流域争战中,王公公的表现不输给任当世名将,他老人家亲自领兵五千过突袭敌营,取得“尽获其战舰济师”的辉煌战果。此战一举扭转乾坤,让燕王诸将为之侧目。
燕王即帝位后,永乐五年派王彦镇守辽东长达三十年。期间护送朝鲜世子入明朝觐。成祖远征大漠时,王公公亲自率领将士参与了作战行动,仅永乐八年五月,成祖指派王彦参加军事行动即达十次。永乐十二年,王彦随成祖出征成祖巡视北京,命他“随驾”保护,功勋不小,辽东作为国朝最紧要的边防,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这片方圆千里有余之地,为沟通华北与东北之咽喉,其周边几乎全部居住着少数民族,并且作为边境地区,又与朝鲜、日本等国为邻。特别是作为京师左臂,尤为重要。自太祖皇帝等级就十分重视,太祖皇帝亲自制定了专以都司卫所,实行军事统治的管理,其都司下辖二十五卫,其卫所除军事功能外,还兼理民政的权势,权势不小,太祖将这份权势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管理,所以在权势上还算巩固,等到儿子朱棣做了皇帝后,这位老兄鉴于自己藩王所作所为,将各地的藩王内迁,派遣自己的心腹将领坐镇辽东,但辽东地处“边陲重地,为九边重镇之首,稍有不慎就给了关外蒙古人可趁之机,所以在人选上武将毫无疑问并非最佳的人选,处于对帝国安全考虑,朱棣命太监王彦出镇辽东,“以抚东夷”。镇守太监府设于广宁,同时在辽阳也有行府。他的职责是“与总兵官一同镇守地方,整理城堡,操练军马,抚恤士卒,防御贼寇”,“一应大小事物,悉与总兵、巡抚等官计议而行”。权势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