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秦赵和平期很快过去了,秦赵间的实力均衡,给了东方诸国短暂的和平局面,但均没有抓住机会修国政,反而还是秦国和赵国在明争暗斗,虽无大战,但你争我夺,从未停歇。
此时,赵王的嫡长公子已经十一岁,嫡长公主已经九岁。
赵王的头发里开始夹杂根根白发,日日夜夜的辛劳,已经让他的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精神还是十分的康泰。
一天,秦王的时臣再次进入赵国,在邯郸拜见了赵王,来者正是秦国的元老重臣庸芮。
“外臣庸芮参见赵王。”
“请起,庸大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寡人早就想一睹了,今日得见,果然是气宇不凡。”
“赵王过誉了,徒有虚名罢了!倒是赵王,让外臣刮目相看,赵王治下的赵国,另天下汗颜。”
“呵呵,庸大人过谦了,不知,秦王可安好?”
“承蒙赵王挂念,我家大王一切都好,我家大王也托我向赵王问好。”
“寡人一切无恙。”
庸芮见赵王四十刚出头,白发已经累累可见,不禁感慨起来。
“赵王勤政爱民,在列国中口碑极佳,还是要注重身体才是。”
“好,多谢庸大人的关怀,寡人会注意的,身体也好的很。”
“那就好,外臣今日来,就是传达我家大王的旨意,我家大王想与赵王在渑池相会,这是秦王的亲笔书信,请赵王过目。”
“使臣先行歇息,寡人还有政务要处理,这件事,寡人会给秦王一个说法。”
“既然本使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告辞了。”
“庸大人留步······秦王为何不尽邀天下诸侯前往渑池相会?”
“赵王当知,我家秦王一向只把赵王当做君中人杰,天下英雄,人人皆知,唯有赵王可谓之名副其实,他人又有何能耐?”
庸芮走后,赵王沉思良久。
也许是岁月的考验,让他的沉稳中,有了些许过度的忧虑,渑池?到底去还是不去?去,则可进一步提升赵国的威望,但是赵王的心里,却又想起当年的楚王与秦王相会,结果为秦王所掳,最终客死他乡,想到此,他又不得不谨慎起来,如若不去,倒让秦王小看了赵国,那些弱国小国还都在看着赵国,不去,很有可能被他们视为赵国惧秦的表现,无疑,又给秦国做了嫁衣。
这等大事,赵王觉得还是先召见一下赵胜为好,在他看来,也许此时亲兄弟则更为可以依靠。
“王兄,今日召见,有何事啊?怎么没召蔺相如来?”
“算了,寡人想和你说说体己话,相如还在忙碌。”
“王兄想说什么。”
“秦使来了,此事你想必已经知道了,秦王想要寡人去渑池赴会,这件事,你怎么看?”
“臣弟以为,要去。”
“说句诛心之论,寡人现在觉得自己倒是真的有些老了,有些畏葸了。”
“王兄身系整个赵国安危,当然随时要有如临深渊和如履薄冰之感,谨慎小心些当然是必要的。”
“若是寡人去渑池赴会,重蹈当年楚王被俘获的覆辙,赵国就托付给你了。”
平原君赵胜,诚惶诚恐,急忙伏地叩拜。
“王兄吉人自有天相,臣弟愿意陪同王兄一同前去。”
“糊涂,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寡人若有不测,公子们都太小,如何掌国?”
“王兄切不可这样想,廉颇一定会照顾好大王的周全,绝不会让大王有任何的不测,即便是调用赵国全部大军,也在所不惜。”
“如果寡人回不了赵国,你暂行监国摄政,将来择一贤公子继位,若诸公子皆无才德,你不可犹豫,当行自立为王,保我赵国。”“
王兄,臣弟不敢。”
“身为王室公子,断不可有妇人之仁,寡人的话要切记,这是寡人起草的亲笔密诏,你存好,切不可让任何人知道,以免引起朝局动荡。”
“王兄,臣弟不敢,臣弟万死不敢。”
“你我情分,无需这些客套。”
“寡人这些日子,经常梦见父王,看来不是好兆头·····”
赵王深知,他的时日,他的来日,已经可以看得见了,但君王情怀,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