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假的,是假的,符婷脑海中捣腾这句话不下百遍,偏就翻不出嘴去。对古玩鉴定并不在行,却一眼瞧出好几位专家鉴别的真品是假货,叫她如何说得出口。可帛书上的字体太熟悉太熟悉了,只需扫一眼就能鉴别出是谁的笔迹。
四岁那年,符婷还拿不稳毛笔,父亲抱着她指着字帖讲解:“何谓书法,顾名思义就是写字的方法。这写字的方法有千百中,每一种就是一门艺术。”符婷幼稚清澈的眼中看到的,就是父亲引以为豪的‘符氏篆书’。而此刻,二十四岁的符婷慧捷的眼中看到的,正是符氏小篆。
符氏篆书由符家先祖所创,其创意与各类篆书大同,主要区别在于书法之形与书法之神,而这俩者恰恰是书法得以产生的基石。符氏篆书在造型层次上力求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粗粗瞧去颇有些柔美之意,看得仔细了又瞧出七分疏阔大气,洒脱不羁来。恰好是柔中自有七分刚,刚中却藏九分柔,这独特书法意境是一众篆书没有的了。
符氏篆书符家子孙都可以临摹,绝大部分也只是临帖而已,书法的风骨却是传嫡不传庶的。而后历史演变篆书太过繁复书写不易,此绝学唯有承继子孙才习了。传到符怀生这一代,符家人丁单薄,唯符婷一女为继。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男女尊卑再不明显,符婷就如男儿一般被教养着。
千百年来,符家子孙始终位居国学大师首尊,求字者不计其数,符氏篆书却鲜少昭示人前。准确说,除去先祖刻在古董玉器上的字流传下来,世面上绝见不到真正的符氏篆书。
书法因人而异,临一张帖也能衍生出千百种字体来。一百副颜书就有一百个版本,各人对书法理解不同笔下韵意亦不同,懂行者一眼就能辨出其中细微之别。符婷自幼描红就是临父亲的字,符怀山那一笔篆书,其行神风骨符婷太清楚不过,闭上眼睛都能蕴出其韵律来。
一眼瞧见被几位国学大师当作至宝的帛书,符婷整个脑子浑噩了,那,那分明是父亲…;…;不,也可说是自己的小篆。符婷毕生之志便是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符怀生唾弃的绝不沾染半分,符怀生推崇的理所应当成为挚爱,也因此自己的篆与父亲的摆到一起足可以假乱真,若不仔细,有时甚至父女自己都分不清。
院士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开始催促:“小婷,还愣着做啥,赶紧打电话给符院长。”
不!符婷退开一步,不,不可能。父亲不可能为了一个课题作假。可事实摆在眼前,那小篆并非自己写就,这个世界上唯独符怀山那支笔能写出这副帛书来了。
再退一步,再退一步,符婷不知道自己退了多少步,更看不见脸上的震惊与失措有多明显。但整间教研室的院士并不奇怪她的表现,因为他们已被保存得如此完善的帛书震撼,有几位甚至失声痛哭起来。
《符思工程》研究项目正遇瓶颈,大正国学院诸位院士殚精竭虑不眠不休在各类鼎甲帛中奋战,正所谓瞌睡遇到枕头,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份保持完善的帛书。
所谓《符思工程》说白些就是研究历史人物‘符思’生平。千万别小看这位,可称为一代名臣,亦可批驳为一代佞臣。符思,大正开国之臣亦是大周降臣。曾官拜上大夫,后遭宫刑。单是这段就值得花去几十年功夫去研究了。
大周末年,大正国以举国之力来犯,大周兵败。周文帝被逼迁都,偏安‘界下’。
危难之时,名士符思以十五之龄未经科举入朝为官,初时官位便为从三品‘典客’。又二年,大正军兵临界下城,符思任御史大夫出使大正。一届文儒周旋于大正万军之中,硬是将投降辩成了和谈,为周文帝讨得一方封地。
后降敌,任正二品内史,三年后官拜一品大夫,可谓圣宠优渥。然,次年突遭遇横祸,爆惑乱后宫之大罪过,招至宫刑。身为宦官后,依旧立于朝堂之上,居于后宫之中。故有野史妄议后宫凋零又无子嗣的大正开国皇帝正荣帝,藏断袖之癖,因贪图符思品行才貌强施宫刑,安置宫中。
正荣帝为帝国打下万里河山却英年早逝,死后符思被驳为佞臣,不得陪葬。即便如此,仍准予富贵还乡,子孙可入朝为官。同年立新制:阉人不得为官!同年,符思无兆而殁。
设课题于符思这样一个人物身平牵涉的密闻太多,本不该有。可符怀山出任国立大学院长之后,身为符氏后人不甘先祖被冠以佞臣,决议呕心犁出根源。时日一长旁观者惊觉此人大有可考之处,于是与符怀山携手建立私下课题。越往后去,发掘的可研究性越大,整个国学院都以加入符院长私下课题为荣。
一个历史课题需要的花费何其巨大,符家国学世家显赫千百年,赞助绝不愁的。这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