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仿佛天生就有第六感。可能是因为头发多,类似动物的触角,对周遭的环境异常敏感,加上交感神经丰富,反正就是隔着层层不相关的人群,依然能够准确明晰地感知来自某处异样的目光。
这天,肖菲就感觉肩头一沉,头一偏,余光便瞥见了信号源徐坤,同班的阳光帅哥。肖菲没有去接。尽管第一次见到徐坤,肖菲就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心底暗叹:怎么有这么符合自己审美的男生?长眉,单眼皮,但棱角分明,轮廓硬朗,秀气中透着股英气。鼻梁优美的弧度让人的目光一旦触碰就不想离开。健康阳光大男孩的形象,脸上永远洋溢着让人醉了的温煦笑容。尽管此刻肩头传来丝丝暖意,肖菲只下意识地用斜插在口袋里的手,将衣服拢了拢,若无其事地踢开了地上的一粒小石子,继续前行。
肖菲是典型的矛盾体。从小文理科成绩就比翼齐飞,左右互搏,互不服输。按下葫芦浮起瓢,“全面瞎好”。智商情商双高,理性感性双卡双待。表面看上去嘻嘻哈哈,忘忧草般无忧无虑,神仙般快活。宛若一串风铃,管你是微风、柔风、疾风、飓风、东南西北风还是春夏秋冬风,总能被她承接,巧妙地转换为悦耳、轻灵的乐音,舒缓愉悦着周围的空气。内里却含羞草般易感。看本小说,动情之处天就灰了,心就湿了。大荧幕上的电影,身边人的故事,都能让她恍若隔世、感同身受地入戏。其实,风带来的每一丝悸动,风铃都尽收囊中,只不过深藏心底。
一边是出了名的好脾气,随和亲近,全无一丝傲气。群体活动中的最佳调节剂,小分歧、小尴尬场合下的必备润滑剂。给为情所困的哥们、姐妹们出谋划策的首席“军师”,闺蜜们钦点的“知心姐姐”。一边却是倔犟起来驴推不动、马拉不回的一根筋。压不服,越压越露叛逆;挫不败,越挫越显傲骨。时而猎豹般勇敢果断、坚强执着、主动出击、令人敬畏;时而家猫似的平和慵懒、娇黏柔弱、让人心疼、惹人怜爱。既深谙世事的复杂和人心的深邃,又保持着本真的纯洁和善念,水晶般剔透、明净。
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么冲突对立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拔河,怕是多半要撕扯成人格分裂,让人敬而远之。而在肖菲身上,它们却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自由转换,完美适配,呈现出鸡尾酒般明艳瑰丽的色彩,令人着迷。
当然,体会到这些好处的人,得有足够的幸运,走得足够近才行。一种就像韩飞和江晨这样的闺蜜,能够与肖菲亲密无间,长相厮守,情投意合,互相欣赏。当然还有另一种:没有这等足够近的幸运,却有足够足够的聪明,和足够足够的用心。能根据不同场合观察收集到的性格碎片,还原出完整的拼图,从而欣赏到肖菲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美妙风景。
徐坤,就是这么一个足够足够聪明的人。当年进校的时候,他就是全校第一。让人尤为羡慕嫉妒恨的是,即使对于兴趣不大的科目,他也总能花比旁人更少的时间,更漂亮地搞定。经常有人把徐坤和马丁的智商作比较,争论谁更高。崇拜者们各执一词,但似乎选徐坤的人还是会多一些,正所谓优秀到“没朋友”。倒不是他人缘不好不合群,实际上恰恰相反。只是因为遭到同学家长们的“共同抵制”——“不要跟着徐坤混”。相当数量的同学也屡屡从吃堑中痛苦地总结出一条定律:资质普通的学霸,按照徐坤的“混”法,必以学渣的悲剧收场。
徐坤聪明若此,何况是对于他在意、感兴趣的“科目”——肖菲。
他深深地被肖菲吸引着。她多侧面释放的耀眼光芒,每每带来惊喜,将徐坤抓得更紧。她的双重性格,怎么总能那么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让徐坤暗叹不已。她的复杂性格令徐坤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驱使着他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近距离接触、远距离观察,通过一切与她有关的听闻,贪婪、仔细地阅读,努力、深入地挖掘,合理、精确地推断,试图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点点滴滴中细品肖菲这本书。与他以往的“刷书”不同,这本书一经读通,徐坤却愈发无法掩卷,爱不释手。
*******
三个月前的一天,姐妹花们在寝室里海聊。韩飞说肖菲像副传世名画,人人都觉得好,但多数人只是赋庸风雅、人云亦云。只有循着内行的眼光和指点,寻找到最合适的距离和最恰当的角度,才能真正发现她惊人的好处,明了她连城的价值。江晨拍案叫绝,笑说:“文艺女青年的审美眼光就是不一样,你快来给我指点指点,为啥我怎么看,怎么觉着肖菲像道菜呀!五味俱全、口感独特、层次丰富、回味无穷,越吃越上瘾,越品越惊喜,直教人生死相许,欲罢不能。”
韩飞一边大笑一边痛心疾首道:“江晨,我看你这吃货是真没治了。”
肖菲呲着牙扑将上来,搂住江晨作大快朵颐状,“你才是我的菜呢!看我不风卷残云入口即化了你!”
姐妹花们笑闹成一团,江晨直求饶,“好好好,我是你的菜……不不不,你是我的菜……我错了,我错了,肖菲你不是菜。”肖菲方才松手,容江晨直起身,喘上气来。
笑够闹够了,韩飞突然悠悠地问了句:“说真的,肖菲,欣赏你的最佳距离、最佳角度,你的陈公子威,他找到了吗?”
******
那天晚上,两个闺蜜都已进入梦乡,肖菲却还在回味着韩飞的话,辗转反侧。距离,从中学时的同桌之近,到这些年的相思之远,都经历过,可适当的距离真的找到了吗?情窦初开、暗生情愫时,他俩还都是懵懂少年,朦朦胧胧便一头扎了进去;等心智成熟能够理性把握一份情感的时候,却已是相隔两地的牛郎织女。这么多年,也许自己和陈威真的没能找到合适的距离互相欣赏对方,没有真正对上焦。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漆黑的夜里,自己用尽全力想在脑海里勾画陈威的形象,却依然模糊不清的原因吧。
想到这里,肖菲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面对别人的“为情所困”,肖菲总能以旁观者的理性,细细梳理,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一针见血。可是,自己作为感情上的“过来人”,真的摸着石头过来了吗?被自己视作理所应当的情感,真的经得起旁观者认真的审视,清醒的打量吗?这份早已既定目标和方向的情感,埋着头,不敢旁顾,一味赶路,更多的是靠惯性使然,还是真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呢?自己是真的当局者迷,还是不敢旁观者清呢?
夜凉如水,无法入睡。肖菲大睁着眼睛,任由窗外的月光冷冽地照进自己的内心。这些年的鸿雁传书早已固化为相互汇报近况,加上互诉衷肠的两段式。仔细想想,汇报近况是记流水账,互道思念又何尝不是流于程式呢?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肖菲在向别人传授经验的时候曾经说,判断一份感情能否长久的简单方法,就是看各自吸引对方的,是否是自己珍惜和为之骄傲,并愿意一辈子努力呵护的羽毛。这其实是肖菲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心得。想当初,将这简易操作指南,人手一册,奉送前来取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