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沛对杨卫宁开发cad软件不再表示异议,其他人更加不会发表相反的意见。
反而杨卫宁的精彩表现,让他们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信心。
“好了,今天的事就先到这里,大家都散了吧。”
接着,吕文军又转过头对杨卫宁道:“小杨,你也别忘了把djs-130小型计算机电源电路设计缺陷还有解决方案写成论文,到时候我找人帮忙发表到《计算机科学》上。哈哈,我真想看看江南所的老胡看到这篇文章时脸上是什么表情。”
杨卫宁有些惊讶道:“吕所,这个论文还要发表在《计算机科学》上?”
虽然这个年代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很小,但《计算机科学》好歹也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这篇文章若是放在后世,最多也就大学学报的水平,怎么可能上这样的期刊?
“怎么,你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因子小了?”
“这倒不是,我只是觉得这不过是djs-130的一个小缺陷而已,好像还达不到上《计算机科学》的标准吧。”
吕文军拍了拍杨卫宁的肩膀,笑道:“小杨啊,不要觉得你发现的这个缺陷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实上在电子电路领域,有很多类似的断电保护电路,在设计中没有注意到类似的问题,你这篇文章还是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
听吕文军这么一说,杨卫宁也就不再多言。
这种刷声望的事,自然越多越好。
作为一名穿越者,杨卫宁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什么。
事实上他穿越后最大的优势并非在于各种技术细节。
按照中国当前的航空工业水平,就算他把歼-20设计制造方案完完整整地放出来,中国也造不出来。
无论是高强度的航空碳纤维材料、机载相控阵雷达上的氮化镓组件、综合火力控制系统、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甚至最基础的机载液晶显示器,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技术沉淀。
他真正的优势在于,他很清楚航空工业乃至整个科技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清楚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对整个工业体系带来多大的推动,清楚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将会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多大的影响。
为华夏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指出未来的发展道路,才是他需要做的事。
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在航空工业领域乃至整个军工领域有足够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靠当官一步步走上去可能需要一辈子,唯有在技术领域崭露头角,才是他获得话语权的捷径。
编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cad设计软件,不过是他万里长征路上的第一步罢了。
吕文军他们走了,杨卫宁却并未离开。
因为写论文需要数据,杨卫宁干脆留下来,帮着计算中心的工程师们一块设计djs-130的时序保护电路。
谷沛口中的那个小陈叫陈程,三十五岁,嗡嗡嗡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不过他进研究所已经有十年了,又比较踏实肯学,技术水平还是不错的。
有了他居中协调,工作进展得很快,只花了两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电阻、电容参数的计算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