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三月长安,城东灞河漾着涟漪,桥边垂柳已抽芽,年年伤别,灞桥风雪,依然在上演着,而城西沣水东注渭河,沣河东西两岸草长莺飞,依稀可以感受到周秦汉宫的古韵。城南子午谷道,占据险要,城北龙首山突兀而起,势如龙首,而城中朱雀门街,东西宽百步,随着承天门的鼓声响起和各街鼓响毕,明德门徐徐开启,此时来往赶路办事的行人已是络绎不绝了。
他走在朱雀门街上,疲惫不堪的他还在不时地思索着上面的问题。正在他往北边走边思索时,忽然听到眼前不远处,一个长官带着几个执戟的巡逻兵冲他大喊站住,他不假思索地转头便跑。
这队巡逻兵正是左候卫队,专门纠察夜禁时犯夜之人,前边的长官叫崔立,为左候卫长史。
夜禁时,他徘徊在朱雀门街东的崇义与开化坊之间,遇见的正是这群人,那时正值夜间,夜黑风高,看见他们拿着兵器追他,哪还有什么心思想着自己怎么来到这里的,只有借着微弱清冷的月光逃命要紧。
左候卫队清楚地知道各坊间情况,虽然他专往隐蔽黑暗的角落里躲逃,可还是逃不过左候卫队的围堵,他似乎也没力气再跑了。
他躲在一隐蔽的角落里,紧闭双眼,全身颤抖着,随着左候卫队一步步靠近,他的心跳更加急促,似乎在寂静紧张的周围,相互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左候卫队一步步紧逼,他的心似乎马上要跳到喉间了,这时崔立突然指示卫兵并下令:“快,往那边搜,那里有声音。”
千钧一发之际,他躲过了左候卫队的搜捕,他的心也像一块重重的石头缓缓地落下,他松了一口气后便瘫软了下去,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可能因为太累了的缘故,他的眼皮已经不听使唤了,很快便睡着了。
他醒来时,天已经亮了,夜禁也已解除,心想不再会有巡逻兵追捕他了,他便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这宽广的朱雀门街上,谁知左候卫队穷追不舍,显然之前的搜捕一无所获。
他顾不得街上来往的人群,转头向南狂奔,和他一起狂奔的还有一人,此人是在街上私贩书画的书生。
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商品贸易一律在长安的东西市,严禁在大街上买卖。朱雀门街上来往的行人中多有文人与商贾,最好翰墨丹青,以流动隐蔽的方式交易,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发现的,而一旦发现被逮到,按唐律将会受到严惩。
私贩书画的书生,看见有官兵追过来,也不分追的是谁,双手抱着书画也跟着往南跑了起来。
他和私贩书画的书生一起往南奔跑,左候卫兵在后面穷追不舍,一个不小心,私贩书画的书生被迎面而来的一长髯大汉撞倒,他也被书生绊倒了。
他看着那位私贩书画的书生,身穿浅色朴素的窄袖圆领袍,腰间系带,头戴黑色幞头,容颜俊秀,唇红齿白,气质清雅,他不由多看了一眼,而那位书生的睫毛微微一颤,只看了他一眼就捡起书画起身往南跑了。
私贩书画的书生起身刚跑了两步,好像想起来落下了什么,慌忙地回到刚才倒下的地方,捡起落下的玉佩后拔腿就跑了,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
这时他才回过神来,向后张望了一下,发现追兵离自己越来越近了,便随手拾起他落下的玉佩,起身继续向南跑去。
他跑了不过百十步,迎面而来的车队挡住了他的逃跑路线,正当他准备绕过去的时候,加之追捕他的左候卫兵的喊叫,车队前领队的一棕色骏马受了惊吓,前两腿一跃而起并长啸一声,骑马之人迅速勒紧缰绳,可还是将眼前之人踢倒在地,一时昏厥了过去。
这时,崔立带着左候卫兵也追了过来,当崔立看见骑马之人已经下马,正蹲下用手拖着他的头,呼唤道:“小兄弟,你醒醒,快醒醒……”
崔立看见骑马之人,向前行了个礼且恭敬道:“崔立见过封公子。”
这位身穿华丽锦服的就是已故密国公、尚书右仆射封德懿之子———封言道,年仅十岁的他便承袭父爵密国公。崔立以前为封德懿的门生,于他手下办事多年,也算封言道的长辈,而崔立之所以能升为左候卫长史,主要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时为平叛负隅顽抗的建成党羽立了功。
封言道见崔立上前行礼,便回他:“崔长史不必客气,请问这位少年犯了什么罪,劳烦崔长史亲自抓捕他。”
崔立恭敬地答道:“封公子,您有所不知,最近京城官宦之家盗案频发,长史担责,夜禁巡逻力度加强,而此人正是犯夜之人,嫌疑最大,定是要逮到严加审查的。”
“这位少年的身体虚弱如此,又怎会是盗贼呢?此时夜禁早已解除,何况他被我的马踢伤,我岂能不管不顾,还望崔长史放过他。”
“可是……”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