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如此恼怒, 要说闹也闹得有些过了……崔岑眼眸一黯,她现在不讲理得让他陌生,她的诸多提议“与范氏联姻”、“献计”、“和离”, 无一不是在推拒他的诚意。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她的退避抗拒终于让他有了一丝难堪,让他对自己的坚持有了一丝动摇……
相顾无言, 沈砚绕过他, 这回崔岑没有阻止。
沈砚和崔岑一前一后回了堂上,李氏和林敢几人见他们两个脸色都不好看, 不免纳闷又好奇。李氏不好问什么, 责备地望了沈砚一眼:“阿砚下去罢, 看看你爹到哪儿了。”
沈砚也不想留下, 堂上这些人即将讨论她的归属, 然而讽刺的是却没她这个当事人什么事。她离开时目不斜视,脸色沉郁,这让崔岑也愈加烦闷。
吴娘和阿桃赶紧告退, 接了廊下侍女递来的两把伞, 追着沈砚离去。
天上还飘着雨丝, 明明已进入四月, 冷风吹来还硬扎扎的。沈砚和崔岑吵了一架,此时竟有些心如止水, 她走在花木狼藉的太守府里, 眼见着残枝落叶, 耳中却似蒙了一层纱, 风雨声都远远糊了。
“娘子,娘子!”吴娘跟在一旁见她连踩了几个水坑,连唤几声将她唤回神来,温言道,“这雨好不容易消停了,娘子可要出去走走?”
要让娘子高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她出门。
沈砚愣了一愣:“好。”
是该出去看看,这场大雨也是她一直关心的事。
等她们回去换了湿衣湿鞋,再出发时不仅沈瑄,连阿杏都要抱着年年一块儿跟来。
“我们年年在屋里闷了好几天咧,它也想出去走走。”阿杏举起它一只小黑爪,一脸严肃。
“喵~”
沈砚终于露了个笑脸。
只不过此时的乌镇,并不适合出门游荡。从太守府出来,一路上皆是狼藉残污,树倒屋毁,墙塌瓦碎,墙根下堆聚着浮水冲击过后的残破物,还未开始散发恶臭。幸而城中地势稍高,几条内河涨腻只在一时,雨势一减积水就大半消退,不过道旁的水沟依然不负重荷,水流汩汩甚急。到处是居民在冒雨清扫自家门庭,时有哀嚎时有咒怨,昔日花红柳绿的美丽江南,此时泥渍斑斑,人心惶惶。
沈砚一行人心情颇为沉重,连年年都老实窝在阿杏怀里。在府里时只见大风大雨,这几日功夫倒是不耽误吃穿用度,但出来才知,外边已是屋毁人亡,乞儿遍地。
乌镇不知从哪儿冒出这么多乞丐,男女老少皆有,见着沈砚几人衣着整齐光鲜就围上来讨吃的。到最后吴娘她们身上实在掏不出什么东西来,那些人也没有死活赖着,脸皮薄得立马散去。
“七姐姐,不是听说受灾之民安排就近安置吗,怎会有这么多人涌到乌镇上来?”沈瑄瞧着有些心酸,难道乌镇周县都深受水害吗?
沈砚默不作声。不用说,事发突然,受灾之地甚多,官府有心亦无力,无法安置妥当是必然的。
街上乱哄哄的,她本想去礼宾馆看看,但这么多人齐齐整整太过引人注目,遂打道回府。
回去后,吴娘立刻叫上阿桃去灶房煮姜茶。她们几人连雨伞都给了出去,一路冒雨回来,可不能叫七娘和十二娘子淋病了。
沈瑄还在想着府外见闻,神情恹恹,就看着阿杏吊着一根鸡毛逗年年左扑右扑:“现下正是播春种时候,这一耽搁不知补种能有几分收成……哎,再说大水过后那地也不能立刻种上,要养好一阵才行。而且乡民们逃的匆忙,怕是顾不上锄犁……七姐姐?”
沈瑄说了半天|朝沈砚望去,见她无声无息坐在不远处,一手握拳抵在颔下,虽然眼望着她和年年的方向,但显然心不在此。
沈砚朝她点点头,又唤阿棠来:“你去搓几根细麻绳来,一圈一圈绕在桌脚上,年年要开始磨牙磨爪了。”
沈瑄就不说话了。阿棠领命而去,屋里就剩年年乐此不疲在扑腾,不过它有小肉垫,跳来跳去也没发出一点声响,反倒是阿杏时不时学猫叫。
……
吴娘带着姜茶回来,也带来了最新的动静:崔岑几人已在府里住下,还住上回那个客院。礼宾馆附近有条何,这次馆舍也被小淹大半,再说舍人们如今热火朝天,闲杂人等进进出出,再让崔侯去住那儿就不合适。
沈砚不用听那么多解释,她只是淡淡应了一声:“知道了。”
吴娘和阿桃原以为她听了要不高兴,见她反应平平反而更加惴惴。
午后沈砚也没按习惯午睡,忽然叫阿桃几个去将那块洮河石搬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