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受到城头上红蓝双色旗的刺激,又或是是担心迟则生变,明军在城外集结后不久,便率先向沧州城发动了攻势。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大约两千明军分作两路,以钳形之势分别攻向沧州城南侧一大一小两处城门。
另有数百骑明军在城东门附近来回奔走,虽然明显只是佯攻,但守军也不敢大意。
这三处城门在早前陆五师攻城过程中都已坍塌损毁,可以说是目前城防最为薄弱的三处地点,但此时攻守易势,就变成了让守城的海汉军头疼的地方。
明军的指挥官显然不是第一次跟海汉军打交道了,冲锋的明军并没有用血肉之躯来面对海汉军的枪炮,而是在阵前竖起许多大盾,掩护明军向城墙推进。
这盾牌之大,已经不是单人可以操作的程度。与其叫做盾牌,不如称作盾车更为合适。
每面盾牌由数根小腿粗细的圆木并列而成,盾高五尺,宽三尺半,可为十人左右的小队提供掩护。下方装有轮毂,后方则有斜撑,由士兵在后面推着行进。
有些盾牌前还覆有一层湿润的沙土,进一步增强防御力。
还有数辆比较大的盾车,高有丈余,分作上下两层,上层有弓箭手和火枪手不时冒头射击。
沈志祥在城头上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攻城器械显然不是明军抵达沧州之后现做的,看样子至少在两三天之前,明军就已经在策划发动反扑了。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制作这些攻城器械耽搁了时间,或许明军发动攻城的时间还会更早一些。
这些活动掩体虽然外形笨重,防护面积也较小,但效果却着实不错。海汉军的步枪在较远距离上很难直接击穿圆木,大部分射击只是在给圆木大盾挠痒痒。
城中守军的火炮数量又很有限,且这种活动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击中的。这些大盾之间往往间隔几丈远,海汉军开上五六炮,能打中一两次目标就算相当不错了。
直至明军将交战距离推进到百丈以内,海汉军的武器优势才慢慢显现出来。
接连几发炮弹命中圆木大盾,将其炸成了漫天木屑,而隐蔽在后面的明军也不免死伤一片。
但明军兵力占优,数十面大盾仍是顶着守军的火力输入,靠拢到了城门废墟附近。这里已经看不到原本的城门了,只有一大堆瓦砾。
虽然海汉军这几天已经组织了人手对坍塌的城门废墟进行抢修,但根本不可能将其恢复原状,只是将城墙缺口用砖石填高了一些,攻方想进入城中,就先得从这里的瓦砾陡坡攀爬上城墙了。
沉重的圆木大盾自然没法推上去,明军到这里也就只能舍弃保护,硬着头皮顶着城头上的火枪攒射往上冲了。
这个时候,沈志祥提前让工兵埋进瓦砾中的地雷就发挥作用了。接连几下爆炸掀翻了数十名明军,期间夹杂着伤者的惨叫声,断肢残臂飞得到处都是。
对于地雷的爆炸威力而言,明军身上的棉甲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保护作用,就算没踩中地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