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是天启二年的进士,皮肤白净,身体消瘦,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但实际上,卢象升天生神力,而且精通军事,极擅带兵。】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远至锦州一线的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在京城附近烧杀抢掠,史称“己巳之变”。】
【京师被围,各路援军畏缩不前的危难之时,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在当地招募了一万多名团练,不辞劳苦赶到京师驻防,这对于坐困愁城的崇祯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
【此后,卢象升被委任为右参政,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他采用戚继光的练兵方法练成了一支精锐部队,名为天雄军。
卢象升率领天雄军南征北战,破流寇,败清虏,是唯一不惧与清虏野战争胜的精兵。】
【崇祯六年,时值西北贼兵纷起,肆虐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山西的贼兵甚至还涌入了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
卢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随后又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等人接连打败贼兵。
贼兵逃回西山,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贼兵,又在青龙冈、武安先后获胜,接连斩杀贼首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
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间得以安居乐业。
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
【有一次,卢象升在险峻的山崖边上追赶贼寇。
一名贼兵从山顶上突施冷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卢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卢象升却毫不畏惧的提刀勇武作战。
贼兵被满脸是血的卢象升吓得胆颤心惊,四处奔逃,并且还相互告诫说:“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卢象升也因此得了个“卢阎王”的名号。】
【崇祯九年,卢象升上书,论述贼兵四起,屡扑不灭的原因。
他对崇祯帝说道:“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百姓因为灾荒缺少粮食,不得已而从贼,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吃饭问题,即使招再多的兵也难以平贼。
但很可惜,崇祯并没有采纳卢象升的建议,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百姓起义的问题。】
朱由检现在很是尴尬。
在本期视频里面,他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愚蠢而固执的昏君,没能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犯,也没能让百姓吃饱饭。
卢象升,视频里的主角,被评价为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他此刻站在光柱里,却异常的平静。
良久之后,卢象升这才露出一丝哀莫大于心死的苦笑,喃喃道:“明末......我大明...还是没了吗?”
【崇祯十年九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口山来犯,杀总督吴阿衡,进抵石匣、牛兰。
朝廷命卢象升督天下援兵,以宣州、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
卢象升此时正在为父亲服丧,在接到命令后,他身着孝服,脚穿草鞋,便匆忙赶往京城郊区。
其时朝廷上的实权派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是主张议和。
卢象升进京与他们讨论过后,大感沮丧,叹息说:“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译文。”
意思是“我承蒙国家厚恩,常常恨不得为国捐躯,这一次倘有不幸,只有抛头颅的一条路可以走了。”】
李世民忍不住感慨道:“好一员忠臣良将!要是生在我大唐,朕一定会以国士相待!”
“朱由检啊朱由检...放着这么好的大将不用,你却偏偏用一些奸佞?”
“卢象升,你要是早生两百年就好了.......”
卢象升当然听不到这些吃瓜皇帝们的感慨,他此刻还沉浸在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怀之中。
因为在他的现实世界里,现在的时间正好是崇祯十年,九月!
崇祯帝想和,卢象升是知道的。
可问题是,卑微的乞和不过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在外忧内患之下,不去解决根源上的问题,大明迟早还是会走向灭亡。
【崇祯十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八万清军再度进攻京师外围,崇祯急召宣大总督卢象升火速驰援,委任他“总督天下兵”,拱卫京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