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特别是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在消费娱乐场所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稚嫩的面孔,腰包里塞满压岁钱的“小皇帝”、“小公主”们,逛商场、进酒店、泡网吧,呼朋唤友,吃喝玩乐,俨然一身“阔少”派头。据新华社2月5日报道,在天津河东区一家酒楼里,5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一桌菜肴花费了1200多元。席间的一个小孩向同伴吹嘘自己收了2万多元压岁钱,这桌酒席就是其中的一个男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为一个女孩过生日而请的客。
乳臭未干,出手如此阔绰,令我等工薪一族瞠目结舌。过年给孩子压岁钱,这是民间传统习俗,也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希冀和期盼,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压岁钱的真正寓意已经变了味,长辈“馈赠”的价码越来越高,孩子盛装压岁钱的腰包也随之越来越鼓,而有些家长不闻不问孩子压岁钱的去向,甚至娇惯、纵容孩子随意消费,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互相攀比、斗富摆阔的习气。这种给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的畸形消费,实在令人深思和担忧。
物质条件具备了,让孩子们的消费水平也高一点儿,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对这些被奉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尽量不要委屈了孩子,是家长的心愿。但是,爱子要有度,教子须有方。养育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不仅仅是为了让他(她)怎样消费,更主要的在于怎样让他(她)成才,怎样让他(她)成为能够创造财富的有用之人。家长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满足孩子的衣食之欲,是小爱;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才是大爱。在这方面,清朝曾国藩可称得上是个典范。在同治元年,曾国藩得知14岁的小儿子曾纪鸿考中秀才后,非常欣喜,特地写给儿子一封家信,嘱其牢记:“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以曾氏当时的家境,要让自己的孩子过穷人家的生活,这在常人看来有悖情理,难以理解。但细细思量,真乃明智之举。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了,那方面想的必然就少了。若让孩子染上好吃懒做之风,劳、读之事自然无暇顾及,吃喝相连,玩乐相伴,由此而来的就是放纵情欲,不思进取。曾纪鸿最后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与其父寒门式的生活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寒门出贵子”、“纨绔少伟男”的说法。似那些只知道讲吃讲喝、求玩求乐的“阔少”整日沉浸在富贵窝、温柔乡里,衣食无忧,真正过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生活,好像生长在温室里的幼苗,怎能经得起社会风浪的吹打?金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石。正确的金钱观需要从小培养,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在合理、节俭、有度的理财、用财中,让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道理;懂得金钱只是人生的保障,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懂得只有那些衡量自己创造能力和奉献价值的金钱,才最有意义。老子说,俭是人生“三宝”之一,崇俭可养德。让孩子学会俭朴,不仅仅是为了节约几个“铜板”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让孩子“安贫”专心“乐道”惟有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