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碎尸一案,朝廷查了老半天也没有结果,只是此案疑点甚多,前后又过了一个半月,这期间,吴良躲避家中,不敢出门,待风声一过,他便屁颠颠假装从南京风尘仆仆地回到胡慎少监身旁。
日子久了,加之胡慎少监为了大耳瓶的事,日夜烦心,吴良回来了才想起还有送信这一桩事,便问:“怎么样?信送到了吗?”吴良推说,收信的姑娘染了疯病,前不久已经没有了。胡慎叹道:“可惜了。你是不知道,连日以来,愁的事儿没断过,托我送的信送不成,我自个儿还丢了一样宝贝。”
吴良忙假惺惺地解劝了一会子,胡慎也不多想,回宫去找程女史去了。
这一个半月宫中可不平静,鲁王住的久了,总是有意无意想召沉舟来,可一则王妃在旁边看着,实难成遇。二来,前番二人已经是把话说尽了,见了面不知道要说什么。于是迁延下去,日子久了,竟再不好开口。因人心两隔,再待在宫中着实无趣,便自请回藩。皇上见他意决,只能让他回去,临走时候还送了好多东西。鲁王坚辞不受,最终回了山东。
沉舟见鲁王再不找寻,以为他死心了,于是也定了定心。自己已经身为宫官,再不能有什么非分之想,如此一来,反而心安了一些。只是不知妹妹如何,心里盼着回信。
尤女史、秦女史被骂以后,也断了她们升迁之路,贤妃生辰之后,唐司籍出宫,尚仪局报奏升迁之人的单子,都是萧太后熟悉之人,旁的倒也罢了,只是掌籍之人,列了王采荀、李贞二人的名字,林尚仪虽不大管事,但以为程女史已经在尚仪局十二年了,诸女史之中,资历最久,虽是司赞司的头号女史,却也该升掌级了。
由此,林尚仪授意之下,想把程女史的名字也列上去。郑尚仪想此人上下也有些口碑,若是一味偏袒自己人,也难免落人口实,不过一个掌级女官,即便推荐程氏上位,也不碍什么,便把程芷露的名字也写了上去。
升秩的名单报了上去,先给承乾宫看过,承乾宫选定之后又送到萧太后的载音殿,萧太后看了看,见上头几个大的没什么问题,就是信任掌籍的人选,一个王采荀、一个李贞、一个程芷露。萧贤妃选的是程芷露,太后觉着不好。
这个程芷露,太后是知道的。宫里许多人也夸奖她,说她人好。可当了女史十几年还未升迁,要么是办事实在不力,要么是自己想要韬晦,不愿冒头。如今看来是她自己不愿冒头,若是如此,不是等于在批评萧太后治宫不当,她只能隐其锋芒么?
萧太后是不喜这样的人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她这样清高孤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样子,太后不动怒已是不错了。于是便盯着剩下两个人的名字看了一会儿,也摇了摇头,王采荀女史为人浮躁,李贞虽好,却欠于木讷无才。于是命尚仪局重拟升秩掌籍的名单。
林尚仪见程芷露都不被太后看中,即便有几个好的,年纪还轻,于是不便再推,就让郑尚仪选。郑尚仪也是个明白人,便私底下遣了人去问承乾宫的宫人,她们见尚仪局哪个女史比较聪明激灵些。
里头惜星、怜月二人都说是程女史,妆碧、点红、如焕、如璨等,又说尤女史为佳,使人回报,郑尚仪心中便有了主意,上回仪轨的事虽然不美,可毕竟是司宾司之事,尤女史只是署理,实在并不相干,于是便把尤女史之名上报,又则了两个年轻的,因资历浅,自然不太可能。这一推上去,承乾宫看了名册,一旁宫女又在贤妃面前说了几句好话,便推尤女史当了掌籍。
太后也略知尤女史素来所为,此人巴结承乾宫、载音殿人甚厚,虽不是什么正经人,但眼下太后正要这样的人在宫中立威,便也同意了。于是命皇后下牒升秩,皇后不敢怠慢,马上就下了牒,为尚仪局诸女官升秩。
这下尤女史成了尤掌籍,春风得意,不在话下。沉舟自觉宫中气氛不对,还在担忧日后之路,没想到竟接到一则噩耗。
原来,胡慎少监入宫,把沉舟妹妹之事告诉了程女史,程女史知此消息,追问道:“确信如此吗?你派去的人有没有亲眼见此一事?”胡慎少监正在烦心,只想推脱,就道:“确信,我派去的人是我府上最激灵的,绝不谎报消息。”
程女史道:“这下怎么办才好,沈女史思念妹妹,这几日也坐卧不安,就盼着这封信送到了,没想到人已经没了,这叫我怎么开口呢?”
吴良道:“人没了也没法子,我去净乐堂要了些黄表,我们给她妹妹立个冢,烧些黄表也算尽份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