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不忿道:“贾文和,出主意可是你的事!”
贾诩捻须而笑:“孟起太小瞧主公了,主公才智可不在我之下。”说罢转向吕骁道:“臣也有一个主意,不如一起写在桌上,且看孰优孰劣?”
吕骁点头,与贾诩一起蘸了酒水,在案几上书写,少顷,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吕骁写的是“激绍”,贾诩写的是“智激袁绍”,显然想到一块去了,吕骁见贾诩的字遒美健秀、飘逸风流,再看自己的,歪歪扭扭,几乎不成形状,不禁脸上一红,杨奉探过头来要看,贾诩正巧碰倒了杯子,水渍瞬间将字迹冲掉了。
又听贾诩道:“袁本初看似胸襟宽广,实则性狭好嫉,刚愎自用,要借他冀州兵一用,只需将主公昨天当街所说之话大肆流传,同时率先挑起讨贼战旗,只要能在十日内挡住李傕郭汜,冀州兵必至,绍若不来,四世三公之名堕矣!”
吕骁点头,又苦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只是这样一来,袁绍怕是要恨死我了!”
“主公昨日当街道出袁本初的短处,此话别郡已有流传,再者主公形如幼童,身份尊贵,这等奇事用不了多久就会天下皆知,遭他嫉恨是迟早的事,主公何必忧虑?”
什么叫我形如幼童,我本来就是幼童好吗?吕骁暗暗腹诽。其实他对袁绍是否嫉恨自己并不在意,他只是忽然想起了如今投靠在袁绍身边的吕布,他把吕布带来,自己的身份可就穿帮了呀!现在穿帮还太早了些,怎么办呢?
贾诩见吕骁眉头紧锁,以为他在思考其中细节,便不辞劳苦的解释道:“主公贵为皇亲,身具大义之名,响应者必然不止袁绍,李傕郭汜兵戎虽盛,不足虑也,可虑者在于破长安之后,谁人坐镇关中。”
吕布的事,吕骁不便当众说出,便暂时压在了心底,与三人细细谋划了一番智激袁绍的事,填缺补漏,臻至完美之后,吕骁开始思考下一个难题,那就是现今兵源日盛,粮草从何处来!
贾诩道:“弘农杨氏乃天下士族领袖,仅次于汝南袁氏,粮草之事还得着落在他们身上。”
杨奉担忧道:“当今太常杨彪亦是杨家子侄,不过他现今在长安为官,你拉杨家人为骁王所用,岂不是害了杨彪,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贾诩摇头道:“杨将军勿忧,征西将军马寿成奸名在外,忠义在内,可为内应,保杨太常一人安危轻而易举,烦劳孟起修书一封,将此间事宜说与汝父。”
马超见贾诩说起父亲,连忙拱手应下,即时便招来随从交代了几句,那人听后飞身打马而去,想是奔着长安去了,行动好不迅捷!
吕骁见众人计议已定,起身掸了掸衣襟,准备亲往杨家一行,去说服杨家老太爷为他们筹措粮草。
一行四人出了行馆,径往杨家走去,对于弘农杨氏,吕骁并不陌生,此时较之汝南袁氏虽然有所不及,但后世的弘农杨氏可是关西第一望族,隋朝越国公杨素,在杨坚靡下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他便是来自弘农杨家;还有唐代杨氏“十一宰相”世家、武则天之母杨氏,以及众多的杨姓驸马,无不昭示着弘农士族的辉煌,此后的大宋杨家将满门忠烈,更是将弘农士族的声望推上了顶峰!
这样一个士族大家,若能站在吕骁背后,默默地贡献人才、粮草和声望,他才算真正的屹立在了群雄的舞台上,不然只能沦为一个东奔西走的跳梁小丑,说的好听点,叫英雄落魄,比如刘备,然而刘备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士族后盾,三顾茅庐后得到荆州士族的支持,大军入蜀更是有蜀中士族背后相助的影子,刘皇叔可不是在孤军奋战;再说北方的曹操,颍川士族为他带来了大量人才,荀彧、荀攸、陈群、钟繇等都是声名显赫的名士;至于江东的孙权,只消一件事便可知晓他背后站着什么人,曹操大军要南下江东的时候,文臣武将中竟有大半倾向于投降,这大半的文臣武将是什么人?江东士族嘛!铁打的士族流水的军阀,他们降了不过换个主子,孙家降了就说不好了,士族大家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杨家宅邸在城西,占地数百亩,黑瓦橙墙,高门大院,四角各有一座望楼,四角攒尖、飞檐斗拱,古朴大方又不失其防卫的本质,吕骁摸着下巴略一思索,感觉这应该就是历史上的坞堡,坞堡是两汉时期富贵之家为了规避战祸,自行构筑的防御性建筑,常见于北方,到了汉末这种乱世,坞堡就派上了大用场,俨然是一个地方武装堡垒。
杨奉向门房一打听,得知家主不在此处,大概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